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良好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也是教师的立教之本。本学期教务处严格执行上级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继续以教学常规管理为总抓手,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学研究为催化剂,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及措施
1.认真做好期末检测质量分析,发扬成绩,查找问题,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学校认真对期末学业检测质量进行全面详细分析,对成绩优秀,敬业爱岗的教师进行表彰。对薄弱学科加强跟踪督查工作,多听薄弱学科教师的随堂课,多了解他们备课情况,关心他们,找差距,求进步,真正发挥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调节作用,为今后教学提供后续服务,抓好教学管理,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
2.加强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教务处将继续针对备课、上课、测试、作业、辅导、听课常规检查进行细化,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认真落实“课堂巡查制度”。以全面检查和个别抽查的形式对任课教师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检查情况,指出不足和整改措施。加大常规工作检查力度,将教学常规“备、讲、批、辅、查”的督促检查工作做严格、做细致。规范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订正、辅导等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到各项常规有检查、有小结并及时记录、通报,作为教师量化考核的第一手资料。促进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坚持天天清,周周清,段段清,月月清,力争将教学常规工作抓得实在有效,督促教师把教学工作真正做实、做精、做细。
备课:本学期继续电子备课(个别可手写),强化集体备课和个人二次备课,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创新意识,重点关注备课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除新授课型外,还可以是练习课型、复习课型等,要注意备具体、详实、规范,注重质量,要有超周备课。
上课:老师们要严格按照课程表和作息时间上课,课前两分钟到达教室门口“候课”,稳定学生情绪,排除影响课堂效果的因素,上课期间不随便离开教室,不随意接打电话。注重教师自身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要内外兼修,讲究方式方法,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推销任何教辅资料。学校将采取深入班级听课指导,看学生坐姿、写姿是否正确,班级纪律状况,看老师们是否按课表上课,是否坐着上课,是否有体罚学生现象等。
作业: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布置作业:一是精选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其他年级各学科作业总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二是各任课教师要以强化学生作业格式、认真书写等习惯为重点,狠抓学生作业整洁、规范,不得乱涂乱写与作业无关的字,封面上要写清学校和班级和姓名, 一二年级作业用铅笔书写,三至六年级作业均用钢笔或中性笔书写;三是作业布置形式多样,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分层布置作业;四是教师批改要规范认真及时,要有等级、有日期,要使用统一的批改符号,批改符号和等级的书写要规范,多用鼓励性评语,重点是复批。批改记录要及时、详细、有针对性。
学习习惯:各年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听课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加强对学生书写、纠错、自学等能力的指导,同时抓好边角和碎片化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做到“入室即静、入座即学”。
质量检测:充分发挥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的功能,认真做好学生学习质量的过程性监控与评价,重点做好单元过关检测。按照教学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好各单元的过关检测、期中、期末质量检测。检测后组织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找出存在问题,落实改进措施,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听课: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听评课活动,加大力度进行推门听课。分管领导要加强班级随机听课,注重指导实效。每学期业务校长至少听课30节,教导主任听课25节,教师听评课20节。
3.加强教学研究,全面提升教师素养。教育教学理论可以指导教育实践,能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加强业务学习,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本学期教务处进⼀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研究,有序组织教学研讨活动。间周周三、周四、周五下午分别进行语文、数学、综合科目的校本培训及集体备课活动。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方式,深入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认真学习,认真作笔记。领悟新课改精神、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各教研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搜集有关教学理论,组织教师学习,用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并结合教学实际谈体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分年级开展集体备课、商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反思、课后练习设计等课堂教学环节,主备教师和辅备教师均在教研组范围进行教学交流。并结合课例进行预设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改进,力求实效,通过此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各教研组长选择平时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结合课堂教学活动、课题研究内容组织教师通过学习、备课、上课、交流等活动,把相关目标、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真正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不流于形式,真正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4.抓好毕业年级工作。对待六年级毕业班,要高度重视,校长亲抓亲管,加强教学的检查和督导。开学第二周,召开毕业班会议,分析教学工作的现状,引导毕业班教师进一步明确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应对举措;进行总复习指导性培训,从复习目标、复习内容及复习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指导,来提高复习效率。同时,加强本组内教师间的教师的合作意识。及时召开毕业班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争取家长配合支持,努力提高毕业考试的优秀率和及格率。教务处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对六年级师生管理,抓好六年级各项检测工作,教务处与学科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力争在六年级毕业检测中取得好成绩。
5.积极落实“双减”,做好课后延时服务。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双减”的内容和办法,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设置作业公示制度,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坚持学生自愿、兴趣优先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鼓号队课程、丝网花课程、手工制作、剪纸课程、古诗词韵律操、舞蹈课程、歌伴舞课程、抖空竹课程、篮球操课程、模特课程、品德培养之中华孝道。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让减负真正落到实处。
6.创建书香校园,督促师生共读
(1)本学期开始每周设置阅读课,一二年级每天设置一节阅读课,中高年级每周设置两节阅读课,教师以年级组精心备课,设计导读。每学年每年级每班阅读至少20本教育部推荐书目,将20本书书目张贴在教室显著位置。
(2)采用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多种课型进行阅读指导训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设立“班级图书馆”。各班建立班级图书角(馆),充分利用本班学生的资源,把自己的图书带到学校,互相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阅览室阅读。学校按年级固定时间到学生阅览室进行阅读,教师有效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5)经典文化渗透。每年级每年背诵不同的40首古诗词,年级精选后,每间教室内张贴40首诗配画。上下学期各20首,期末举行多种形式的诗词大赛。
(6)传统文化学习。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传统文化诗词,在走廊、楼道墙壁上呈现。
(7)学习方式多元化。各年级把四十首诗做成PPT,借鉴学习强国中的学习方式,课间多种形式的呈现并定量播放,趣味学习经典古诗词。
(8)在读书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学生读书交流会,亲子读书交流会、优秀读后感评选、精彩片段朗诵比赛等,以激发兴趣,巩固成果。
(9)鼓励教师读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对教师的读书提出明确要求,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每两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以此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务处学期末进行检查,并纳入教学常规检查量化中。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本学期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进一步强化特色课程建设,规范管理,健全特色课程的激励机制。
(1)语文学科每节课前三分钟安排一名同学脱稿演讲。本周安排下周课前演讲的同学,按座次顺序排号。脱稿演讲内容为:讲故事,背优秀作文,谈读书感受,评价书中人物,谈时政新闻。
(2)数学学科:课前三分钟每生演讲一道题,或脱稿演讲数学小故事等,顺序如上。
(3)英语学科:参照语数学科,脱稿演讲三分钟。
(4)三到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学生分别以课文或单元为单位,自己制作“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讲解知识网络的构建过程。每个年级组必须积极开展特色课程,在学期初要认真做好特色课程计划并上报教导处,要做到有计划、有过程,不得搞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教导处根对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检查,计划定于10月中下旬举办特色课程成果展示。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展现我校学生文化素养和艺术风采,以提升学校教育的品位和内涵。
(5)每周设置专门的写字课,规范师生练字。
一二年级每天一节写字课,中高年级每周两节写字课。年级组通过集体备课确定内容及课件,教师精心指导。
(6)继续通过教室内外展板每周展示所有学生的练字;教师做好规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