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要点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开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开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表达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管理,标准教学行为,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与监控,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教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
1.标准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研组活动,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2.深入课堂教学研究,确保课堂教学学生知识巩固率100%。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与兄弟学校教学的交流与协作,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
1.聚焦疑难、研读课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2.明确主题、突出重点、扎实开展教师素养提升活动。
3.构筑平台、严格要求、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注重评价、加强指导、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5.加强“小数学家”培养。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开展教学。
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本学期主要任务:以会“理解新教材、处理新教材、教好新教材”为研究目标,落实新标准在教学中的运用,加强新老教师的合作,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100%,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本学期继续推行备出优质课,实用课。教师共同探讨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的教学模式。杜绝“只带一本书进教室”,重视个人的二次备课,完善教案的各环节。组织定期检查教案。
2.上课: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课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要及时检测教学效果。
3.作业的布置、批改。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质的精当。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要端正,符号要标准,并有批改记录。
4.辅导: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各班教师要有组织地搞好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注重“情商”的教育,做到措施得力,成果显著。
5.考核:改进评估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位评价。以新标准规定的教学目的和根本要求为依据,评估的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除笔试外,还要通过课堂提问、观摩、谈话、学生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6.听课:本学期各教师每学期参加听课总节数不少于10节,要边听边思,及时评注。
(三)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本学期,结合各级教研活动,35周岁以下老师至少上一节优质公开教学。
2.组织教师听课,并做好反响工作。
3.加强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提升学校知名度。
五、活动安排及教研主题
二月
1.各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
2.研读教学常规
3.教研工作会议
教研主题:制定教学计划并梳理知识脉络,听、评课。
三月
1.作业批改检查
2.教学常规检查
3.数学优质课评比
教研主题:听、评课,教学方法研讨会。
四月
1.期中考试及质量分析
2.集体备课
3.教学常规检查,学习新课标。
教研主题:听、评课,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期中检测试卷分析会。
五月
1.教学进度、备课、作业检查
2.有效复习研讨
3.集体备课
4.校级公开课、评课
教研主题:听、评课,教学方法探究。
六月
1.常规检查、总结。
2.教研工作总结
教研主题:综合复习方法探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