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免疫规划疫苗的重要性
免疫规划疫苗一般是指免费疫苗,即政府免费向居民提供,居民应当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而非免疫规划疫苗是指自费疫苗,由居民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一种管理上的分类,而非医学分类。两者的分类并非一成不变的,我国根据疾病危害的严重程度、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当下疫苗的生产供应能力、价格等因素,会不断调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品种,未来会有更多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疫苗范畴。从疾病预防的角度来说,自费疫苗和免费疫苗同等重要。
1. 疫苗早打晚打有区别吗?
一些家长认为疫苗早打晚打没区别,只要打了就行。其实,疫苗应该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包括疫苗接种起始时间、接种剂次及不同剂次之间的间隔,这是根据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而制定的。只有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
疫苗接种的基本原则是,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早接种,早获保护。
2. 接种多剂次疫苗时的间隔可以缩短吗?
接种疫苗不可以提前。不论是按国家规定还是从医学上来说,提前接种属于“无效接种”(即实际接种时间间隔短于必要的科学间隔),达不到最好的保护效果。同时也需要注意尽量不要延时接种,延迟接种只是延迟了疫苗开始产生保护的时间,并不会影响疫苗整体的、长远的保护效果。
3. 接种某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就是禁忌人群吗?
理论上说,在接种任何疫苗后,都有一定的可能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皮疹、发热、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瘙痒等反应,有的孩子还会有哭闹、嗜睡、烦躁等精神症状,一般都是一过性的,可以自行恢复,不需要特殊处理。
当出现了罕见的、急性的、严重的反应(如晕厥、呼吸困难、局部肿大明显或全身红肿等),表明可能对疫苗成分过敏,需要及时进行临床治疗。
所以,在接种疫苗后,受种者要在接种门诊留观至少30分钟,留观结束后无不适症状才可刷卡离去。
4.受种者身体不适时,是否应该全部暂缓接种?
不少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某些检验指标可能会长期异常,也可能长期用药,但其实并不是接种疫苗的禁忌。恰恰相反的是,这类人群往往更加需要及时接种疫苗,来预防感染和发作。
如果受种者正处于发热或某种急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刚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疾病症状,一般不建议立即接种疫苗。
如果经过医生诊断,仅有轻微临床症状,或处于疾病的康复期、缓解期,是不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的,也不影响疫苗的保护效果,则可以接种疫苗。
对疾病而言,不挑年龄,只挑人。疫苗并非儿童专利,成人免疫同样不容忽视。因此,在强调儿童预防接种的同时,也要鼓励成年人群,特别是特殊健康状态的成年人群,按需接种疫苗,保护自己、亲朋乃至全社会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