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
2.刻苦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要通观全册、全单元教材,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各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弄清单元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单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3.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精神、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构建自己的教学思路,写好个人的教案。
4.每堂课导学案要规范、字迹要清楚。教案有七个部分组成: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和难点;
(3)课前准备;
(4)教学过程;
(5)作业;
(6)小结;
(7)板书。
其中教学过程要体现重点突出、难点分解、学法指导等。
5.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合理具体、全面,要以学科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
6.重点是为完成教学标而需要点教学的内容。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教学内容的主要困难所在教师要在教学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变深奥为浅显,力求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体现"以学论教、以生为本"的理念。
7.课前准备指教师课前准备好教具,实验操作仪器,学生工具等,并指导好课前预习。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提高45分钟的教学效益。
8.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引导下学生认知的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及练习反馈都应紧扣学生的学习基础而随机生成,力求体现框架设计的新理念。
9.根据教学重点设计提问。设计的提问要有价值,问题要少而精,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10.要备教法与学法。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教法与学法。寻求好的教法:既能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又能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研究教法时,必须同时研究学法,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1.必须备好课后的练习题和习题(课本和相应的补充习题部分)。练习题和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各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提示了训练的重点、难点和方法,是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积累和运用。
12.备好课内作业。课内外作业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手段,必须认真设计,控制作业量,作业力求精、活,避免多、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3.每一教时完成一个教学内容,必须有简洁明了的总结,能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使新知识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生长,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定格”。
14.提倡写教后感(教学反思)。年轻老师必须有不少于50%的教后感。
15.教师要提供备课本,教案每两周检查一次,按时上交,每次满分计10分;迟交不得;不交扣10分/次。教案检查纳入绩效、评职评模教研得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