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定州缂丝织造技艺
定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样式丰繁,风格特色鲜明,流布地域广泛,涵盖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医药、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文学、传统民俗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10个门类,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项,省级名录13项,市级名录41项。
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保护、传承非遗,不断扩大定州非遗传播力和影响力,特举办线上栏目《“遗”路有你》,今天跟随小编一起走进传统技艺——定州缂丝织造技艺。
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保护、传承非遗,不断扩大定州非遗传播力和影响力,特举办线上栏目《“遗”路有你》,今天跟随小编一起走进传统技艺——定州缂丝织造技艺。
定州缂丝织造技艺
缂丝是河北省定州的一种古老丝织工艺,是传统的经纬交织的装饰性丝织品,主要是使用古老的木机及若干竹制的梭子和拨子,经过“通经断纬”将五彩的蚕丝线缂织成一幅色彩丰富、色阶齐备的织物。织物的花纹近看犹如纬线刻镂而成,在图案轮廓、色阶变换等处织物表面像用小刀刻过一样,呈现出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因此得名“缂丝”。缂丝立体感极强,工艺繁杂,素以制作精良、古朴典雅、艳中带秀的艺术特点著称。由于缂丝经得起摸、擦、揉、搓、洗,历来被誉为“织中之圣”,有“雕刻过的丝绸”、“千年不坏的艺术织品”之称。
定州是缂丝的发源地,代表性缂丝匠人沈子番祖籍定州市孟家庄村。沈子番的缂丝作品以传世书画作品为摹本,设色高雅古朴,生动传神,令人叹为观止。存世作品《梅花寒雀图》、《青碧山水图》、《秋山诗意图》件件工艺超群,精妙绝伦。其中《梅花寒雀图》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位列”十大镇宫之宝“。宋徽宗曾题师称赞:“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缂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做寻常黹绣看”。定州缂丝技艺非常复杂,包括有独特的“勾”、“贯”、“戗”等技法。在艺术题材、图案、色彩等方面均有独特的艺术价值,织出的图案正反两面相同,是一种罕见而精绝的独特丝织工艺品。其丝织肌理、雕镂之象极具艺术魅力。1969年5月,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缂丝织品织纹精密、细致入微,多片的紫鹃织品,花叶纷陈,布局紧密,质地优良,尘封近千年仍色泽鲜艳,让现场的文物专家啧啧称奇。缂丝作品具有很高的观赏与科学价值,其传承与发展对当代文化影响意义深远。
2021年5月24日,定州缂丝织造技艺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